近况
娃在六月份出生,我刚好也在这个月被裁员,最近几个月都是在家宅着带娃。 幸运的是,妈妈和娃目前都很健康,每天能哭能笑能吃能拉能睡能玩。
带娃是个大工程,后面专门另起文章来写好了,留下一个大坑。 跟网上看到过的体验分享类似,没啥特别的。时间被打散得非常碎片,同时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学习带娃知识,包括做功课买相关的东西等。 身心上都是比较大的考验,身体上手腕(抱娃)、颈椎(低头的活动比较多)、睡眠(早期两三个小时就得喂奶,被迫达芬奇睡眠)都是摧残,心理上就不多说了,我个人其实还好。 整体来说就是在游戏半途中切换到更高难度,从塞尔达转而开始玩艾尔登法环,挑战和乐趣都不太一样。 另外相关分享有很多,比如最近刚看到的这篇一种生活。
被裁员一直是有预期的,甚至这么晚才被裁反倒有些超出预期。 裁员之前在字节的教育线,经历了双减、整体经济形势很差、 业务本身没啥方向等一些原因,裁员是件很自然的事情。 我在的团队和业务相比教育线其他项目已经要靠谱很多,所以才撑到了这时候。 这里也应该有一篇总结,希望之后能有空有闲心给写下来。现在就欢迎约饭当面聊了。
因为带娃比较宅,同朋友们的聚会和交流都比较少,放了不少鸽子。游戏厅老板的婚礼没能看到劲爆舞蹈,娃的 Jing/冯姐姐(🤔)去日本前也没能见上一面。望早日能再相聚。
胡思乱想
看完一笑就好,不要较真……
File Based Chat App
一直想弄个简单方便又有一定安全性的 P2P 聊天工具。目的就不多说了, 就想没有负担好好说话,特别是现在这个环境。想要的效果是,在微信里面扔个链接,大家打开这个链接就可以愉快地聊天了。同时部署起来要特别简单,方便打游击战。
为了简单方便,至少是 serverless 的,只部署个前端页面就能使用。现在免费好用的静态页面托管实在太多,这样可以满地开花。但这就得使用一些奇技淫巧来完成通讯。 常规的做法比如通过 WebRTC 来弄,这类应用茫茫多,只要找个国内能用的 STUN 甚至 TURN 应该就可以了。
我的胡思乱想是,可不可以基于文件来通讯,比如用 WebDAV。Peer 之间协商好 WebDAV server 和文件路径,发消息就写文件就好了。简单点不处理文件覆盖的问题,每个 peer 写自己的文件,读的时候读所有再按照时间戳合并一下。避免明文存储,可以约定个密码加密一下再上传。
这样通讯的好处是,找个网盘就能安全聊天了。国内的话无论是自带 WebDAV 的坚果云还是其他网盘配合 alist 使用都可以。
「第一次接触」游戏
主要受特别喜欢的三个科幻作品「降临」小说和电影还有「挽救计划」启发,在想是否能通过游戏来模拟这种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生物初次接触,通过摸索学习慢慢熟悉对方直到能进行复杂交流的过程。
最初有这个想法还是挺兴奋的(胡思乱想出新点子的时候都很兴奋),毕竟自己没有过这种体验,应该挺好玩的吧。 开始脑补整个游戏,首先遇到个甲壳兄弟,游戏目标就是成功与他进行对话帮助他回到波江座。过程中玩家通过甲壳兄弟的手舞足蹈来逐渐学习他们的语言,比如指一指肚子发出「嘶四」的音,那可能表示「嘶四」是肚子的意思。
脑补得越多,慢慢发现有些不太对劲。这个过程大体上不就是学一门新语言的过程吗。上述那个例子,不就是英语学习 app 里,放一张肚子的图片并发出「嘶四」的声音让你记住,然后过一会给你选择题问你「嘶四」是啥检测一下是否还记得。我这游戏跟英语学习 app 有啥本质区别……猝。
当然,也不是完全一样,容我再多想想。无论如何,安利一下「挽救计划」和「降临」这两个故事。
……
还有些其他乱七八糟的想法就不说了,段子不能一次性都说完。
正经的事情
卡牌游戏编辑器
这也是一个大坑,希望能专门写一系列文档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。这里仅随便唠叨一下。
断断续续一直在写的一个 side project。本来是想做一个卡牌游戏,但想着想着,乱七八糟的想法实在太多,不如先抽象一下弄个编辑器出来,再去探索各种想法会方便很多。而且我发现自己对实现编辑器的兴趣远大于游戏本身。
有个假设是,喜欢玩策略游戏的人,对于「设计一个卡牌游戏」这么个有「策略性」的游戏应该也会有点兴趣吧。
第一阶段小目标,可以通过配置实现 Slay the Spire 对战、斗地主、麻将和炉石,尽量能配置出昆特牌。可以多人对战,但暂不支持联机。
技术上预研了不少时间,最初是想用 Elixir + Phonix 作为服务端,也写了简单 demo。但考虑到前后端代码复用,目前打算至少逻辑部分都用 rust。但 rust 这个上手难度曲线真是……
按照之前的开发经验,本来第一步是先写好 model 和接口设计。后来发现这些暂时都不重要,先弄界面比较要紧。所以目前进展主要还是在 Godot 里写界面和逻辑,估计还要持续挺久。
另外 Figma 被 Adobe 收购后,我就换用 Penpot 来画原型了。我毕竟使用场景简单,替换后也没啥问题。
BTW,最后希望能比 Jon 大爷的游戏早四天出山,一个小小的心愿……🐶
正经工作
自从六月底拿大礼包离职后,就一直在家带娃还没怎么找工作。
一直知道大环境很差,看了下岗位合适的确实不多。 难点也在于我想大变方向,希望能去游戏相关公司。 其实我想做的是可交互内容和内容生产工具,游戏是其中一种类型。 这类公司和产品在国内本来也不多,能接受零经验转岗的更少了。 另外一个思路是赚钱和兴趣分开,先找领域更相关的工作,闲暇时继续 side project。
吸入的游书影音闻
- 《紫川》:很久没新开网络小说了,某天半夜喂完奶随手开了这本。不愧是一代经典,一口气读完,酣畅淋漓;
- 《13 67》:破案过程挺精彩的。比较感慨的是,书中的警民冲突当年还是在我党支持下的左派暴动。到了前几年的反送中就换了个位置了,又是一个循环;
- 《崔玉涛育儿百科》:按照进度看到了五六月龄,现在有经验了,翻起来就挺快的,刷刷两下就翻完了;
- 《实用程序育儿法》:书中不断强调的吃玩睡小循环听上去挺有道理的,至少理论上 debug 会比较方便。但实践过程中没能跑起来,主要是吃完要么吐奶严重很难放开玩起来,要么吃完就直接入睡了。毕竟哄睡是最困难的事情能睡的绝不弄醒……所以实践上还是用的以天为单位的大循环。另外书中给了宝宝的几种 persona 挺有价值的。除此之外就是废话太多了,不断举例来强调自己的理论;
- 《隐入尘烟》:太久没进电影院,电影开始后很久一段时间我都在感慨屏幕好大好清晰啊……电影本身没啥想说的,只是单纯觉得有些「精致」有点出戏。精彩的是某些评论,见郑晏石:拍案“八问”!必须重视对电影《隐入尘烟》的批判;
- 《逆转裁判》:同家属打了第一个案子,然后家属一发不可收拾抛弃我迅速刷完了第一部。玩法画风还有这茫茫多的吐槽都很喜欢,有时间会打完;
- 《Stacklands》:算是现象级的一个游戏吧。专门去学习怎么用卡牌来玩模拟经营的。一个感受是玩家持续玩下去的动力可能来源于「整理」,让混乱的小岛变得井井有条的冲动;
-
Refold.la:看到语言学习相关的总会多看两眼,这个算是比较惊喜的例子。整理的语言学习相关资料看着还行,不多评价。有意思的是他也是有很强社区运营的。但跟国内不得不依靠微信生态,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在社群运营上不同,他依托于 Discord,实现了挺多自动化流程,比如入群引导上通过 Discord 很常见的点击 reaction 来实现语言和等级的分流;
- 放屁歌:有点魔性的歌,单曲循环助娃多排气。
其他的一些事
- 每天在坚持做提肛运动,感觉效果不错;
- 装修的时候马桶还是不要移位为好,经验教训; -_-!
- 最近有不少朋友去了日本、新加坡和北美,祝福大家一路顺风,一定还能线下再相约;
- 最后晒个娃,顺便也催下 @liluo 晒娃。